NASA 與 SpaceX 於當地 2020 年 5 月 30 日執行美國暌違九年的首次載人任務且順利發射,經 19 小時的飛行時間後,抵達以及成功對接國際太空站(ISS),耗時僅比地球上飛行時間最長的航班新加坡航空 SQ21 (新加坡-紐約)多了 15 分鐘,是否表示人類離宇宙旅行越來越近了?

在 2019 年 6 月 7 日 NASA 與 SpaceX 共同發表「 30 日國際太空站旅行團」,來回太空船船票每人要價五千八百萬美元(大約新台幣 18 億 2 千萬元),住宿每晚三萬五千美元(約新台幣 111 萬元),當然比起全世界最貴的飯店房間,位於瑞士日內瓦的 Hotel President Wilson – A Luxury Collection Hotel(萬豪集團旗下)皇家閣樓 The Royal Penthouse Suite 套房還是便宜了一些,後者每晚要價新台幣 250 萬元。

想要成為太空旅客有好消息,這項旅行不限美國國籍,但是要上太空就如同爬喜馬拉雅山一樣,不但要有錢,身體還要很健康並且需要合格的體能訓練才能登上宇宙,重點還要吃慣太空食物!
基本上太空食物都是脫水並且真空包裝以保持輕便
太空食物的菜單設計其實大有學問,食物不但要能有效維持人體所需的營養以維持生存機能,還要盡可能的可口讓太空人得以下嚥、並且保持輕便,同時食用後要好收拾,例如不能有碎屑、包裝還要得以收納到最小,因此大多太空食物都是牙膏狀或是脫水後真空包裝。
大致上類型可分為:
- 新鮮食品(限定抵達後 48 小時內要吃完,主要是給太空人心理上的安撫)
- 即食食品(就一般食品例如 M&M 巧克力)
- 脫水食品(加熱水泡復原)
- 加熱食品(公發加熱餐,有點像是軍用 MRE)
- 飲料(粉末飲料、咖啡、茶)

至少有可樂可以喝吧?
其實早在 1985 年,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曾經上過太空,不過因為重力環境影響,太空人喝了碳酸飲料容易打濕嗝(味道大概就是啤酒喝太多然後想吐,最後被嘴巴控制著不讓它吐),因此不受太空人喜愛。

那麼,我說那飲用水呢?
有個好消息,這次的 SpaceX 飛龍任務到國際太空站,其中有一項目的就是升級 ISS 的飲用水系統,將重新設計的尿液回收系統升級為「尿液蒸餾系統」,加熱尿液後沸騰然後取出純水。這個嶄新的系統比起以往的尿液回收過濾再回收更為重要,在太空站中若水太少跟儲存太多水都很危險,這項裝置可以讓飲水成本更低之外,也讓太空人有更好的飲用水口感(?)
某方面來說,對,你要來太空旅行就是要喝尿。

除了脫水食品之外,都沒有平時吃的食物嗎?
當然有,因為國際太空站其實有來自各地不同的太空人,飲食習慣與口味當然就不相同,除了各國自己太空總署公發的營養版定食之外,也是允許合格的食品作為消遣運上太空的。

Pizza Hut 必勝客披薩
2001 年必勝客外送上了一份披薩到國際太空站給當時駐紮的俄國太空人烏薩喬夫食用,耗費 100 萬美元(大約新台幣 3,000 萬元)。

KFC 肯德基咔啦雞腿堡
2017 年肯德基與私人太空公司 World View 把肯德基咔拉雞腿堡送上太空獨自旅行,在太空待了四天後回到地球,不曉得最後有沒有被吃掉。

M&M 巧克力
M&M 算是太空食物的長青組,從 1981 年4 月 12 日被 NASA 納入太空食物後,每次發射上去的火箭都有選到它,與市售版唯一不同的僅有包裝,所以它應該是最好買的太空食物了。


龜田製果柿種
美國人都能帶這麼小的 M&M 巧克力了,日本人當然也想帶自己的消遣零嘴上太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對任何上太空的食物都有明定嚴格標準,例如必須能保存 18 個月以上,不能有碎屑與粉末、包裝容器必須耐高溫燃燒,而且味道不能過於強烈,因此龜田製果食品公司於 2017 年發表「太空柿種」,其包裝附有魔鬼氈,能讓太空柿種在無重力底下不會亂飄。

日清泡麵
講完零食當然不能忘記泡麵啊!大家如果有機會去橫濱的「安藤百福發明紀念館」應該有注意到這個登上宇宙的太空泡麵,而且即便上了太空,配料也不馬虎呢!(基本上給我這個我應該就能活了)

韓國自製泡菜
2008 年,國際太空站迎來了第一位韓國太空人,因此韓國人把泡菜也帶來了。為了符合太空環境,包裝必須完全無菌。

美國 Tang 柳橙汁
雙子星計畫時就帶上了 Tang 的沖泡式柳橙汁粉末,原本銷售不佳的 Tang 一砲而紅。在 2013 年,美國太空人 Buzz Aldrin 帶上了 Tang ,回到地球上的第一句話「X!屋告拍假」(Tang sucks!),因此基本上算是 #不能只有我吃到 最成功的受騙案例代表。

太空雞尾酒蝦 Shrimp Cocktail
太空人的開胃菜,受到大家好評是因為很方便食用,所以基本上也算是太空人每次必選的標配了。

太空冰淇淋/太空三明治
這個大概是太空人認證的假太空食物了,在許多禮品店或是紀念品店可以買到,目前沒有任何這類食物上裝載以及進入前往月球火箭的紀錄。但是這種乾燥後的粉末冰淇淋,碰到濕潤的舌尖上立即有著如同吃冰淇淋的體驗(只不過是常溫),所以平時也是蠻多人回購的。(蠻多登山露營的人也會買來吃)



ANA 全日空與 JAXA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宇宙航班 Space Flight 」機上餐
在 2018 年 9 月 12 日, ANA 全日空與 JAXA 共同發表為期 9 天的限定太空食物機上餐,讓乘客也能吃到太空食物,一方面也讓民眾對於天空與宇宙有更深入的認識,其中 9 月 12 日是日本的「宇宙之日」、9 月 20 日為日本的「空之日」(跟蒼井無關),航班則是由東京成田與美國 NASA 所在地休士頓來回航班提供。
















未來的太空食物發展與人造肉發展環環相扣?
現在在市面上無論是八方雲集、漢堡王、Subway 甚至麥當勞與肯德基都在市場上研究甚至推出人造肉吧?與傳統的「素肉」不太一樣,算是素肉 2.0 ,味道跟濕潤度都像極了真實的肉品,除了改善牛隻放屁造成的臭氧層破洞問題之外,未來太空旅行中也將依賴人造肉。
目前研究的做法是將牛肉的幹細胞帶到國際太空站上利用 3D 生物印表機重組肌肉結構,並且還能複製幹細胞以達成「肉肉無限生成」的技術,這樣就可以要吃多少印多少,儲存以及運送都很突破啊!

結語
這次 SpaceX 與 NASA 再次成功把人送上國際太空站的壯舉,真的是給了人類探索宇宙更加進一步希望,先別想殖民火星或是月球觀光,光光能上國際太空站從高空俯瞰地球就已經夠幸福的了!(當然也是要面對太空食物以及喝尿生活啦…)
想試試看太空食物卻又不得其門而入的,可以去買包 M&M 跟泡麵,把泡麵的脫水蔬菜部分拿來咀嚼,就是太空食物摟~